越是降温,越要控制锻炼?医生:60岁后,锻炼要改掉3个坏习惯

“再冷也要动”这句话,60岁以后可能直接把人送进急诊室——去年冬天,北京某三甲医院48小时内就收了7例因晨练突发心梗的老人,最年轻的才62岁。 天冷了,公园跑道却不再热闹。有...

“再冷也要动 ”这句话,60岁以后可能直接把人送进急诊室——去年冬天 ,北京某三甲医院48小时内就收了7例因晨练突发心梗的老人,最年轻的才62岁 。

天冷了,公园跑道却不再热闹。有人疑惑:气温低了 ,是不是该暂停锻炼?尤其是60岁以后,锻炼方式还得像年轻时那样“拼”?科学答案并不简单。

把“坚持”当成“硬撑 ”,是第一道催命符 。

很多大爷大妈把微信步数当荣誉勋章 ,零下五度也要刷满一万步 ,结果关节肿得连楼梯都下不了。WHO去年明确说:老年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就够,拆成10分钟一段也行,连续暴走半小时以上 ,膝盖和心脏一起喊停。

第二道催命符:出门就跑,把热身当浪费时间 。

低温里血管本来就缩成一根细线,肌肉像冻住的橡皮筋 ,直接开跑等于让心脏玩蹦极 。正确流程其实简单到家——先在楼道里慢走两分钟,甩甩胳膊抬抬腿,等后背微微发热再出门 ,能把急性事件概率砍一半。

第三道催命符:把“运动”当“万能药”,降压药 、胰岛素说停就停。

哈佛医学院今年提醒:高血压患者从暖气房一头扎进零下空气,血压能在三分钟内飙高30毫米汞柱 ,足够让斑块破裂 。最稳妥的办法是——药照吃,锻炼前测一次血压血糖,数据正常再出门 ,数据飘红就改在室内骑原地单车。

那是不是干脆猫冬最安全?

也不是。英国运动医学杂志跟踪了八万老人五年 ,发现完全不动的那组,跌倒骨折的概率比规律锻炼的高出41% 。关键在“换场地、换强度、换装备 ”。

场地:

把户外长跑改成楼道爬楼,或者社区活动室的椭圆机 ,防滑 、无风、有扶手,摔不倒。

强度:

把“一口气 ”改成“碎片拼” 。

早饭后站着刷碗十分钟,算一次;

午饭后扶着椅子做二十次踮脚 ,算一次;

傍晚原地高抬腿两分钟,再算一次——

一天凑够十五段,心脏和关节都吃得消。

装备:

鞋别穿旧布鞋 ,选鞋底带波浪纹的慢跑鞋;

衣服别里三层外三层,内层速干、中层抓绒 、外层防风,跑十分钟后背微潮就脱一层 ,防止着凉也防止过热。

慢性病也有专属“安全口令” 。

高血压:出门前先喝200毫升温水,稀释血液,血压能稳一点;

糖尿病:口袋里塞两块独立包装的苏打饼干 ,一旦出现心慌手抖 ,立刻补糖;

关节退化:把“走 ”换成“骑”,游泳馆温水池里骑水中单车,体重被水卸掉七成 ,关节像在太空漫步。

说到底,60岁后的锻炼不再是“拼毅力”,而是“算概率 ”。

把每天的运动拆成可控的小片段 ,把户外风险挪到室内,把身体信号放在步数前面——

这样到开春,别人拄拐晒太阳 ,还能稳稳当当自己去买早点的,就是算得清的人 。

越是降温,越要控制锻炼?医生:60岁后	,锻炼要改掉3个坏习惯

本文来自作者[姿妮]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zsfx/202511-57719.html

(14)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姿妮
    姿妮 2025年11月13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姿妮”!

  • 姿妮
    姿妮 2025年11月13日

    希望本篇文章《越是降温,越要控制锻炼?医生:60岁后,锻炼要改掉3个坏习惯》能对你有所帮助!

  • 姿妮
    姿妮 2025年11月13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姿妮
    姿妮 2025年11月13日

    本文概览:“再冷也要动”这句话,60岁以后可能直接把人送进急诊室——去年冬天,北京某三甲医院48小时内就收了7例因晨练突发心梗的老人,最年轻的才62岁。 天冷了,公园跑道却不再热闹。有...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