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一、椰梦长廊的日落:把北京的黄昏比成了“旧照片”傍晚六点半的椰梦长廊,是三亚给我的第一记“视觉冲击”。不同于北京秋日黄昏的清冷,这里的风裹着海的潮气,吹得路边两排椰子树的叶...

印象一 、椰梦长廊的日落:把北京的黄昏比成了“旧照片 ”

傍晚六点半的椰梦长廊 ,是三亚给我的第一记“视觉冲击 ”。不同于北京秋日黄昏的清冷 ,这里的风裹着海的潮气,吹得路边两排椰子树的叶子沙沙响,像有人在耳边轻轻摇着蒲扇 。夕阳没了正午的烈 ,像被揉碎的金箔从云层里漏出来,先把海面染成淡橘,再慢慢沉向海平面时 ,又洇出一片粉紫,连天边的云都被描上了金边 。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我脱了鞋踩进沙滩,细沙裹着午后余温从指缝漏下去,没半点硌涩 ,比北京胡同里的青砖地软得像绒毯。远处有渔民的小船划过来,船桨搅碎满海的霞光,溅起的水花都带着金亮的光;偶尔有海鸥低低掠过 ,翅膀扫过水面的声音 ,混着海浪拍岸的“哗啦”声,比北京街边的车鸣声温柔太多。站在这儿不用刻意等什么,光是看着夕阳一点点沉进海里 ,连呼吸都慢了——原来真的有地方,能把“日落”变成一场不用滤镜的电影,让你忘了北京写字楼里没写完的报表 。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二 、亚龙湾的沙滩:踩过最像“碎钻 ”的海

在北京见惯了北戴河偏黄的海、青岛带点粗沙的滩,亚龙湾的海是“猝不及防的透亮”。早上九点的阳光不算烈 ,斜斜切进海水里,碎成千万片银亮的光,低头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水里轻轻晃 ,比北京后海的波光多了几分清透。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海水从近岸的浅蓝 ,慢慢过渡到远处的深蓝 ,像一块被分层染透的蓝宝石,连水下的小石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光脚往前走,沙子细得像磨过的面粉 ,走几步就能看见小螃蟹从沙洞里钻出来,举着两只小钳子飞快地躲进海浪里,触须碰得脚背痒痒的。我坐在沙滩椅上 ,风里没有北京春天的沙尘味,只有淡淡的海盐香,偶尔有椰子树的落叶飘下来 ,落在肩上轻得像羽毛——原来“热带沙滩”不是网上的图片,是能摸到的软、能闻到的咸 、能看见的活。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三、蜈支洲岛的水下:闯进“彩色的海底世界 ”

以前在北京海洋馆看鱼,总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连珊瑚都是“静止的展品”;到了蜈支洲岛浮潜 ,才知道“置身海底”是什么感觉 。穿好装备咬着呼吸管下水 ,第一口呼吸就被惊艳:海水凉丝丝裹着皮肤,没有北京游泳馆的消毒水味,只有股清冽的咸 ,连呼吸都变得清爽。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往下看 ,海水清得能看见水下3米的珊瑚,有的像分叉的树枝,有的像撑开的小伞 ,颜色从浅粉到深紫,比北京花店的玫瑰还艳,偶尔有小鱼从珊瑚缝里钻出来 ,尾巴一摆就没了影。一群巴掌大的热带鱼围着我转,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伸手去碰 ,它们又灵活地躲开 ,只留下一串小小的水花,溅在脸上凉丝丝的 。抬头能看见水面的光像碎玻璃一样洒下来,耳边只有自己的呼吸声和海浪声——这一刻 ,比任何北京的展览都更让人心跳,原来海底不是“遥远的风景 ”,是能近距离触碰的鲜活。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四、呀诺达的雨林:钻进“会呼吸的绿”里

呀诺达的雨林是完全不同的“绿”——不是北方那种“疏朗的绿 ”,而是密得能“裹住人”的绿 ,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潮气,比北京三伏天的闷热多了几分“生机”。刚走进景区,就被旅人蕉的大叶子惊到——叶片比家里的餐桌还大 ,边缘卷着点弧度,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 。树干上缠着翠绿的藤蔓,有的垂下来扫过头顶 ,带着点湿意;偶尔有不知名的小鸟叫着飞过 ,声音脆得像风铃 。走在木栈道上,能听见小溪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叮咚 ”声,蹲下来洗手 ,水凉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摸到底下的鹅卵石还带着点滑滑的青苔。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最妙的是“雨林喷雾 ”时段,雾气从树叶间飘出来,把远处的山遮得蒙蒙的 ,连阳光都变成了细细的光柱,照在叶子上的水珠里,闪着小小的光。站在雾里深吸一口气 ,满是草木的清香,比北京的空气多了几分“润”——原来雨林不是“电视里的场景”,是能走进来 、闻得到、摸得着的清凉 。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五、天涯镇的蓝白巷:藏在海边的“小温柔 ”

没去之前,总以为“天涯海角”是商业化的打卡点,直到走进旁边的天涯镇才懂——这里藏着三亚的“小温柔”。巷子不宽 ,两旁的房子都是刷得雪白的墙面,配着天蓝色的门窗,像把“蓝天裁成了房子 ”。门口摆着开得正艳的三角梅 ,有的爬满了院墙,有的垂在门檐下,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 ,像撒了一把粉色的星星 。

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伸手摸墙 ,凉丝丝的瓷面比北京胡同的灰墙多了几分清爽;走几步就能看见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露台上摆着藤编的椅子,坐下来就能看见不远处的海 ,海浪声断断续续飘过来 ,像背景音一样温柔。偶尔有居民骑着电动车经过,笑着喊一声“呀诺达”(三亚的问候语),声音里没有北京街头的匆忙;路边的老奶奶坐在门口择菜 ,看见我还递来一个刚摘的杨桃,咬一口脆生生的甜——原来海边的小镇不是“网红打卡地”,是藏着烟火气的舒服。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印象六 、鹿回头的夜景:把三亚的夜“串成了项链 ”

傍晚爬上山时,还能看见夕阳把海面染成金色 ,远处的渔船像小小的剪影;等天色暗下来,山下的三亚湾就亮了起来——沿着海岸线的路灯像一串珍珠,从东到西连成片 ,远处的高楼灯光闪烁,和海面上的渔船灯火呼应着,把整个海湾变成了一条发光的项链 。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,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我靠在观景台的栏杆上,风裹着海的潮气吹在脸上,没有北京夜晚的干冷 ,连远处的灯火都像是被揉软了,在海面上晃出温柔的光。旁边有情侣在拍照,笑声被风吹得轻轻的;偶尔有卖椰子的小摊走过 ,椰子壳碰撞的声音很轻——这一刻突然觉得:三亚的夜,比北京的夜多了几分“慢下来的浪漫”,不用赶地铁 ,不用想工作,光是看着这片灯火,就觉得心里很静。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原来网上说的“三亚美”,都藏在这些身临其境的细节里——是椰梦长廊的日落里 ,细沙裹着的温;是亚龙湾的海水里 ,碎光映着的亮;是雨林里的雾气里,草木带着的润;是蓝白巷的三角梅里,花瓣飘着的甜 。

我是北京人	,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

回到北京再看窗外的高楼,总想起三亚那阵裹着海盐味的风。网上的评价是“别人的感受 ” ,而真正的三亚,是你踩在细沙上的触感、浮潜时触到珊瑚的软、站在雨林里听见的脆,这些藏在感官里的细节 ,比任何文字都更让人记挂——原来有些风景,真的要亲自来,才懂它比网上说的 ,好太多。

本文来自作者[友蕊]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zlan/202510-52687.html

(40)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友蕊
    友蕊 2025年10月1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友蕊”!

  • 友蕊
    友蕊 2025年10月18日

    希望本篇文章《我是北京人,去了趟海南三亚,实在忍不住想说:对三亚的6点印象》能对你有所帮助!

  • 友蕊
    友蕊 2025年10月1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友蕊
    友蕊 2025年10月18日

    本文概览:印象一、椰梦长廊的日落:把北京的黄昏比成了“旧照片”傍晚六点半的椰梦长廊,是三亚给我的第一记“视觉冲击”。不同于北京秋日黄昏的清冷,这里的风裹着海的潮气,吹得路边两排椰子树的叶...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