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已至 ,盛夏伊始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网教育频道连续推出校园文化栏目《主播说节气》,新一期节目由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学生主播 哈一诺 以精准流畅的播报 、生动直观的演绎,从科学观测、农事规律到诗词民俗 ,多维度解读这一古老节气的现代意义,展现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创新表达,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小暑时节知识讲解。
节目中 ,哈一诺身着清爽的服饰,面带自信的微笑,以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拉开了序幕:"小暑 ,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节,温风已至 ,暑气渐浓,大地仿佛被装进了一个大蒸笼 。" 随后,她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 ,从多个方面对小暑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气候特点方面,哈一诺小主播解释道:"小暑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但还未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民间有 '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 的说法。此时,降雨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 ,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谈到小暑的典故和传统习俗,哈一诺如数家珍 。她讲述了 "晒伏" 的习俗 ,"在小暑时节,人们会把衣物、书籍等拿到阳光下晾晒,据说这样可以去除潮气和霉味 ,防止物品发霉。" 此外,她还介绍了喝伏茶、吃暑羊等习俗,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讲解更加生动形象 ,哈一诺还引用了一些与小暑相关的诗词和谚语 。她朗诵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通过诗词的意境,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小暑时节的气候和景色变化 。
哈一诺的讲解条理清晰 、生动有趣 ,展现了她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她的播报不仅让同学们对小暑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据悉,《主播说节气》节目旨在通过小主持人的讲解 ,让同学们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小暑时节的讲解在哈一诺的精彩播报中圆满结束,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永远不会停止。未来 ,《主播说节气》将持续推出二十四期系列内容,以“学生主播+文化传承 ”的创新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传统底蕴与青春活力 ,也希望通过优秀的青少年小主播进行讲解,能让更多同学爱上节气文化!
节气科普:
7月7日,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是中国传统24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 ,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这说明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 ,但还没有达到极热的程度,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从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正所谓“ 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同时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古人把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说的是小暑日后 ,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五日后,由于炎热 ,蟋蟀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再过五日,老鹰就带着小鹰飞到清凉的高空中学习捕猎了 。
古代没有空调、冰箱,古人在小暑到来之际会闭门谢客,隐居避暑,到了现在就衍生为如今的“放暑假"。
相传 ,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古代皇帝会晒龙袍,民间没有龙袍 ,就晒衣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 ,晒红绿 ”的说法,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在这一天晒衣服 ,晒粮食,晒书籍,防霉去潮,因为六月六恰好在小暑节气中 ,所以被称为“晒伏”
小暑后,再有几天就进入三伏天 。伏天民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 ,饺子长期以来都是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 ”。
而在过去,中国南方民间还有小暑“食新”的习俗 。“食新”是将新打的米 、麦磨成粉 ,做成各种面饼、面条,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同时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祖先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
本文来自作者[衷子晴]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zheh/202507-174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衷子晴”!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主播说节气》——小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小暑已至,盛夏伊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网教育频道连续推出校园文化栏目《主播说节气》,新一期节目由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学生主播 哈一诺 以精准流畅的播报、生动直观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