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江西男子熊某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无抵押贷款”的短信 ,彼时,39岁的他正因生意失败 、家庭经济拮据而焦头烂额,短信中“无需资质、20万额度 ”的承诺 ,像一根救命稻草,让他一步步踏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最终沦为电信诈骗的“帮凶” ,站上了被告席。
正在接受审讯的是被告人熊某,39岁的他,经营着小本生意 ,然而生意的屡屡不顺,让这个中年男人十分焦虑 。2024年12月的一天,熊某收到一条无抵押贷款短信,这让他看到了解决经济困境的希望。
无需担保、高额贷款 ,这样的诱惑让熊某心动不已。他按照网站指引,添加了所谓客服的微信 。对方称,只需要熊某配合先帮我们走流水包装银行卡便可以贷款20万元。
为了尽快拿到贷款 ,熊某立即乘飞机从江西来到北京,按照上游客服的要求,在约定地点见到了前来对接的工作人员 ,熊某发现,竟是两名十五六岁的少年。
虽然接头人的年龄让熊某感到疑惑,但他仍将工商银行卡号交给对方 ,等待流水入账 。第二天,熊某的银行卡突然收到了51万元转账。对方要求他立即将钱全部取出,购买黄金。
按照指示 ,当熊某来到金店门口,两名少年却以不方便进去为由,让他独自完成交易 。此时的熊某,心心念念着20万贷款的发放 ,没有多想,便进入金店开始购买黄金。
将购买的黄金交到指定的人手中后,熊某带着剩余的6000元现金 ,连夜飞回江西老家,满心期待着贷款到账。然而一周后,等来的不是放款通知 ,而是北京房山警方的手铐。直到被讯问时,他才得知,自己的银行卡竟接收了50多万电诈赃款 ,而那个承诺办理贷款的上游,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
房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罪对熊某提起公诉,这一罪名的认定关键在于其主观认知的转变过程。熊某看似被动的行为 ,早已暴露了其主观明知的故意。
最终,法院采纳了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及量刑建议,依法对熊某作出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并处罚金 。
记者:薛东阳
来源: 法治进行时
本文来自作者[仍红会]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youxi/202506-1069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仍红会”!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奇案:江西男子到北京和俩15岁少年接头,买了51万元黄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2024年12月,江西男子熊某的手机上突然收到一条“无抵押贷款”的短信,彼时,39岁的他正因生意失败、家庭经济拮据而焦头烂额,短信中“无需资质、20万额度”的承诺,像一根救命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