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从湛江农村的普通女孩到两夺奥运冠军的世界顶级选手,全红婵的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她用极致的 “水花消失术” 征服赛场,却始终难逃舆论的复杂审视。第十五届全运会复出夺冠仅 10...

从湛江农村的普通女孩到两夺奥运冠军的世界顶级选手 ,全红婵的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 。她用极致的 “水花消失术” 征服赛场,却始终难逃舆论的复杂审视。第十五届全运会复出夺冠仅 10 天,一场初心纯粹的直播捐款 ,竟引发针对队友的道德绑架,让网友再度看清网络环境的浮躁。而多年前队友陈芋汐 “时间会证明一切 ” 的表态,在全红婵的坚守与成长中 ,终于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 。

全红婵夺冠仅10天,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天赋觉醒:农村少女的跳水逆袭路

2007 年出生于广东湛江麻章区迈合村的全红婵,成长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兄弟姐妹多人,哥哥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2014 年,湛江市体校教练陈华明下乡选材时 ,意外发现了这个 7 岁女孩的过人天赋 —— 弹跳力出众 、身体轻盈且爆发力极强,是跳水项目罕见的好苗子。

为说服全红婵的父母,陈华明多次登门沟通 ,承诺会悉心培养孩子 。父母虽不舍女儿吃苦,但不愿埋没天赋,最终同意让她进入体校 。初入体校时 ,训练以兴趣培养为主,全红婵对跳水充满好奇,进步神速。但随着训练强度逐渐加大 ,枯燥的重复练习和体能消耗让她萌生退意。

全红婵夺冠仅10天,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就在此时,母亲突发重病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家庭重担全压在父亲肩上 。看着父亲奔波劳碌的身影和母亲病弱的模样,年幼的全红婵仿佛一夜长大。她暗下决心:“好好训练 ,早点出成绩,赚钱给妈妈治病”。这个朴素的愿望,成为她日后咬牙坚持的最大动力 。

2018 年 ,全红婵进入广东省跳水队,训练强度翻倍。每天清晨五点半,她就出现在训练馆 ,反复练习起跳、翻腾、入水动作,直到深夜才结束。泳池的消毒水常年浸泡着她的头发,让原本乌黑的发丝变得干枯发黄;长期的跳跃训练让她的胫骨和踝关节布满旧伤 ,训练前总要熟练地为自己贴上肌贴止痛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延期的意外 ,让原本年龄不达标的全红婵获得参赛资格,教练组为她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短时间内要掌握五套参赛动作 ,她的训练强度达到了同年龄段选手的数倍。

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奥运封神:14 岁的满分传奇

2020 年 10 月 ,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预选赛首站开赛,顶着一头黄发的全红婵首次登上正式赛场。彼时,舆论焦点全在里约奥运冠军任茜 、世界冠军张佳琪等名将身上 ,没人在意这个 14 岁的 “小毛孩” 。但全红婵用实力打破了偏见,以 440.85 分的成绩夺得冠军,成功入选国家队。

作为国家队最年轻的成员 ,全红婵承受着巨大的质疑 ——“经验不足 ”“大赛心态不稳” 的声音不绝于耳。集训期间,她一度因压力过大状态下滑,多亏借调至国家队的何威仪教练耐心疏导 ,带她通过散步、聊天缓解紧张情绪 ,才逐渐找回状态 。奥运会临近,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力排众议,坚持将全红婵列入参赛名单 ,这个决定最终成就了一段传奇 。

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2021 年 8 月 5 日 ,东京奥运会女子 10 米台决赛上,全红婵上演了震撼世界的表演。五跳动作中,她的 407C、6243D 、5253B 三跳均拿到 96.00 分满分 ,307C 动作斩获 95.70 分,仅第一跳 107B 获得 82.50 分,最终以 466.20 分的总成绩刷新奥运纪录 ,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跳水冠军之一。落水时几乎零水花的完美表现,让 “水花消失术” 成为全红婵的专属标签,也让这个 14 岁女孩一夜爆红 。

采访中 ,全红婵带着孩子气的坦诚 ,直言 “想赚很多钱给妈妈治病 ”,这份纯粹与孝顺打动了无数人。国际奥委会更是连续三年在她生日时发文祝福,重温她东京奥运会的经典表现 ,足以见得她的影响力已跨越国界。

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成长阵痛:发育关与舆论苛责

成名后的全红婵 ,开始面临成长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年龄增长,她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身高从 1 米 43 增至 1 米 53 ,体重也从 38 公斤涨到 46 公斤。身体形态的变化,让她曾经稳定的 207C 动作一度失误频发,得分从 95 分以上跌至 60 多分。

2024 年 9 月 ,全红婵以暨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身份亮相迎新大会,捐赠了自己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 。但网络上的苛责声随之而来:“体型发福要退役了 ”“保送上学就是文盲冠军”。反观同样保送进入同济大学的队友陈芋汐,收获的却是满屏祝福 ,双重标准的评价让人心寒。

全红婵夺冠仅10天,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面对质疑,全红婵没有辩解 ,而是用行动回应 。为控制体重,她每天多次测量体重,饮食控制精确到克;为弥补动作短板 ,她加练力量训练,日复一日重复数百次跳跃,直到重新掌握动作要领。教练何威仪透露 ,那段时间全红婵带伤训练,胫骨和踝关节的伤痛让她 “每天疼得不得了”,走楼梯都困难 ,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在巴黎奥运周期,全红婵与陈芋汐形成了 “绝代双娇 ” 的竞争格局 。两人在国际大赛女子 10 米台决赛中 15 次交锋,陈芋汐拿下 10 次冠军 ,全红婵赢得 5 次 ,但全红婵的胜利均来自奥运会 、世锦赛等顶级赛事,含金量十足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全红婵成功卫冕女子 10 米台冠军 ,成为继伏明霞、陈若琳后第三位实现该项目奥运连冠的选手,同时携手陈芋汐夺得双人 10 米台金牌,用实力证明自己并非 “昙花一现”。

全红婵夺冠仅10天	,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复出王者:183 天后的荣耀回归

2025 年 5 月的世界泳联世界杯超级总决赛后,全红婵因旧伤复发进入休赛期 ,缺席了全国跳水冠军赛等赛事,引发外界对她状态的担忧。直到 11 月 2 日,时隔 183 天 ,她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女子团体决赛中强势复出 。

当广播念出 “全红婵” 的名字时,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内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搭档王伟莹参加女子双人 10 米台争夺时,她首跳 107B 动作就斩获 76.50 分的全场最高分 ,后续动作稳扎稳打 ,最终以 235.86 分的成绩助力广东队成功卫冕女团冠军。赛后,全红婵在个人微博简单写下 “我真棒 ” 三个字,既是对自己的肯定 ,也无声回应了所有质疑 。

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这场复出之战 ,让人们看到了全红婵的成熟与坚韧。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拼劲的少年,而是懂得如何调整状态、克服伤病的顶尖选手。即便腹部仍有明显赘肉,“体重关” 尚未完全攻克 ,但她用扎实的基本功和稳定的发挥,证明了自己依然是女子跳台项目的顶级竞争者 。

直播风波:捐款善举遭道德绑架

全运会夺冠 10 天后,11 月 12 日深夜 ,全红婵在广州二沙训练中心的宿舍开启了人生首次个人直播。没有精心布置的背景,没有提前设计的剧本,素颜出镜的她与陈艾森 、陈艺文等奥运冠军队友连线聊天 ,分享训练日常 ,还向网友推荐了全运会田径、游泳等其他赛事。

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这场朴实无华的直播 ,吸引了超 10 万网友在线观看,礼物刷屏不断 。直播持续约 1 小时,最终收获 43598.6 元打赏。下播后 ,全红婵毫不犹豫地将这笔收入全部捐赠给乡村儿童,并晒出了捐款证明。网友纷纷点赞,有评论感慨:“她把钱捐给了曾经的自己” ,呼应着她出身农村的成长经历 。

然而,这场善意满满的举动,却引发了令人不适的网络风波 。部分网友在评论区发起道德绑架:“为什么其他队友不捐款? ”“队友不捐就是没爱心”。这些言论无视每位运动员的个人选择 ,刻意挑拨全红婵与队友的关系,让原本纯粹的善举变了味。

多年来,全红婵与陈芋汐既是竞争对手 ,也是相互扶持的战友 。两人携手包揽了近年来女子跳台项目的几乎所有冠军 ,形成了 “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的良性竞争关系。早年间,面对外界的各种争议,陈芋汐曾坚定表示:“将来我们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今,全红婵用持续的巅峰表现 、纯粹的品格坚守,让这句话成为了现实 。

本文来自作者[花中漫步]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life/202511-58602.html

(2)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1月18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花中漫步”!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1月18日

    希望本篇文章《全红婵夺冠仅10天,评论区恶心一幕发生,陈芋汐的话终于有人信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1月18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花中漫步
    花中漫步 2025年11月18日

    本文概览:从湛江农村的普通女孩到两夺奥运冠军的世界顶级选手,全红婵的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她用极致的 “水花消失术” 征服赛场,却始终难逃舆论的复杂审视。第十五届全运会复出夺冠仅 10...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