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

万物土中生。“三夏”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叮嘱,要加强耕地...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总书记念兹在兹

万物土中生 。“三夏 ”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 ,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个多月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叮嘱 ,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工作 ,要求“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强化耕地数量 、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等,为夯实大国粮仓“耕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6月25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土地日。《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感悟总书记对土地的深情 。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18亿亩耕地 ,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

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 ,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

这些年,总书记多次就“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 ”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先后对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 、乱占耕地建房和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等提出要求 。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5年5月,海南海口云龙镇三十六曲溪两岸的早稻进入夏收时节。

2022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粮食安全时再提耕地保护“军令状 ”。

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 ,搞“狸猫换太子”;有的地方自认为有搞绿化的“尚方宝剑”,没有湖非要占用良田挖个湖;有的认为不用18亿亩那么多,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就行了 。总书记告诫:“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一点预留都没有怎么能行?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安全系数才行。这是‘国之大者’! ”

总书记强调 ,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 ,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重锤敲响鼓,振聋发聩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先后实施农田水利骨干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黑土地保护工程、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程等,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立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一系列举措 ,夯实耕地之基 ,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

“农田必须是良田 ”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 。

“农田就是农田 ,农田必须是良田。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 ,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 。

地方考察时 ,总书记多次走进田间地头,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 。

“说起来,我们都是搞庄稼出身的 ,看到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村里人一样感到很欣慰。”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勉励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 ” ,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去年3月春耕备耕时节,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走进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亲切交流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 ,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他叮嘱,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等。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5年5月,在吉林公主岭陶家屯镇马家店村 ,农民驾驶旋耕机为播种做准备 。

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是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

2020年7月 ,在吉林梨树县,总书记走进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实验样品和玉米优良品种展示 ,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 、黑土地保护情况 。他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

谆谆嘱托化为坚决行动。

截至2024年底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 。不久前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 ,从四川盆地到江南水乡,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 ,农田可持续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要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

2021年10月 ,总书记来到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专门考察了耐盐碱作物培育情况。他勉励大家:“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 、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 。”

2023年5月 ,总书记深入河北沧州田间考察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望着广袤的田野,他思虑深远:“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 ,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顽疾”,因土壤含盐量太高 ,农作物低产或无法生长 。山东东营和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 ,糠菜半年粮”,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经过多年治理,昔日盐碱地正在变成新粮仓 。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5年5月 ,农民在河北沧县南堤村的盐碱稻田进行插秧作业。

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根据检测出的土壤成分,精准研发微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等,结合秸秆还田等耕作办法 ,大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提升了地力等级。

沧州突出规模种植与示范引领,建设了36个百亩攻关田 、15个千亩示范方、16个万亩高产片;并且强化优种优育 ,盐碱地实现了适种优种的全覆盖 。

不止这两地。在全国,协同推进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盐碱地面积不断减少 ,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近期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指出,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推动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 。在政策和科技等的助力下 ,越来越多曾经的盐碱地产出丰收粮 。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

△收割机在山东武城县郝王庄镇的耐盐碱小麦试验示范基地里作业。

“土地者,民之本也。 ”土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新征程上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们有信心 、有底气守好良田护粮仓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马丽君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编辑丨江雨航 程昱 杨彩云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

本文来自作者[妙白]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keji/202506-12737.html

(12)

文章推荐

  • 还有哪个省无疫情(还有哪些省没有疫情)

    全国没有疫情的省份有哪些地方中国目前没有省份完全没有报告疫情。所有省份都可能出现疫情报告,从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到西部地区的甘肃、辽宁、黑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吉林、河北、湖北、山西、江西、海南、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陕西、青海以及台湾。全国

    2025年04月16日
    163
  • 31省份新增本土病例94例(31省份新增本土病例83例疫情)

    上海疫情严重是哪一年1、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间是在2022年3月至6月之间。2022年2月28日,上海市开始出现新冠疫情。到了3月28日,浦东新区开始全面封控,4月1日浦西地区也开始封控。在这一阶段,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到了3月份,上海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感染者数量急剧增加

    2025年06月10日
    30
  • 那年北京与上海发生了这两件事,使中国的城市现代化提前了二十年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有几本苏联当代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悄悄流行,尽管书的扉页都醒目地印有“内部发行”的字样,但一般爱读书的人都会从干部家庭的子女中弄几本苏联当代小说流转出来看看,不为别的,就因为新奇,因为以前在中国流行的文学作品都为描述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形态,而这几部作品反映的是勃列日

    2025年06月26日
    10
  • 28年人生错位案再上热搜!姚策确诊前离婚协议细节曝光

    当“28年错换人生”案再次登上热搜时,一组姚策与熊磊的早期聊天记录引发公众关注。这场横跨两代人的家庭纠葛中,新曝光的细节正在改写事件的认知维度——在肝癌确诊前,这对年轻夫妻已签署离婚协议,而围绕房产归属的争议,更将两个家庭的伦理博弈推向新的临界点。确诊前的协议离婚真相根据已核实的聊天记录截图,20

    2025年06月28日
    7
  • 河北一65岁大叔,因“塑料筐种西瓜”火了,简单易学,晒晒

    刷到河北这位65岁大叔的视频,心里直犯感慨——咱普通人的快乐,有时候真藏在这些“不务正业”的小折腾里。你看他蹲在小院里,把几个旧塑料筐拾掇拾掇,愣是种出圆滚滚的大西瓜,瓜皮油亮,切开红瓤直冒甜水,这哪是种瓜?分明是种了一筐子生活的甜。一开始家里人都反对,说西瓜又不贵,犯不着费这劲。可大叔偏不,他图的

    2025年07月01日
    7
  • 疫情督查哪些内容(疫情督察组主要查什么)

    新疆防疫四个不放松内容三是保障防疫物资充足。坚持后勤先行服务原则,重点围绕防疫物资储备和生活物资保障,细化措施,明确任务。主动向地方防疫部门争取物资支持,确保防疫物资储备量至少满足两个月需求,实现随用随补,避免麻痹和松懈情绪,时刻保持防控意识。四是严格执行督

    2025年04月25日
    156
  • 全国中高风险区清零.全国中高风险区清零时间?

    高风险区域包括哪些?外来物分布的高风险地带通常包括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区域。债务高风险地区包括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这些区域的债务率被评为红色等级。根据财政部提供的债务率数据,债务风险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红色等级:债务率等于或高于300%。-橙色等级:债务率在200%至300%之间。-黄色等级

    2025年06月13日
    26
  • 卫星图像显示,伊朗深埋地下的福尔多核设施在大规模空袭后受损

    这是2025年6月22日空袭后福尔多核设施的照片。卫星图像©2025MaxarTechnologies下午1:14(UTC)新的卫星图像显示,美国空袭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后,该设施遭到破坏。福尔多是美国在当地时间周日凌晨轰炸的三个伊朗核设施之一。新的卫星图像显示,美国军用飞机轰炸伊朗福尔多核设施

    2025年06月23日
    7
  • 四川疫情最新数据消息(四川疫情最新消息实时动态)

    四川省的疫情情况怎么样从各种情情况来看四川疫情已经过了疫情高峰期,现在进入到了重症高峰期,重症患者数量在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连续三天出现了新冠死亡病例,据疾控中心的消息,四川省在12月31日新增1例新冠死亡病例,2023年1月1日新增了1例新冠死亡病例,1月2日新增了2例新冠死亡,另外还

    2025年06月20日
    10
  • 四川成都一公园发生聚众淫乱行为?警方通报!

    6月20日晚,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针对近日网传“成都百花潭公园发生聚众淫乱行为”的信息,经公安机关依法调查,现查明:网传所述违法事件未发生于百花潭公园及成都市行政区域内。2025年6月19日18时20分许,违法行为人范某某(男,39岁)为博取关注,将未经核实的相关信息转发至社交媒体平

    2025年06月21日
    1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妙白
    妙白 2025年06月25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妙白”!

  • 妙白
    妙白 2025年06月25日

    希望本篇文章《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能对你有所帮助!

  • 妙白
    妙白 2025年06月25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妙白
    妙白 2025年06月25日

    本文概览:万物土中生。“三夏”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叮嘱,要加强耕地...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