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那年,正值农历七月,天热得像在锅里蒸。可让人记住的不是热,是一声命令——德军总司令瓦德西下达的。三天,...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请悉知 。

八国联军攻进北京那年 ,正值农历七月,天热得像在锅里蒸 。

可让人记住的不是热,是一声命令——德军总司令瓦德西下达的。

三天 ,自由抢,谁抢到是谁的。

不是传说,是写在他自己回忆录里的 ,一字一句,像钉子钉在人心上 。

北京城从那天起,就像被拉开了一道口子。

宫殿、庙宇 、老百姓的宅子 ,连义和团都没能幸免。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贵重的 、稀罕的,能搬的全给带走了 。

抢完还嫌不过瘾 ,一把火,烧得灰都不剩。

圆明园不是第一次被毁,英法联军来时就烧过一次。

可这一次 ,不光是烧 ,是掘地三尺地搜,是把剩下的都给抠出来了 。

文物被抢走,建筑被拆光 ,连山水格局也被动了手脚。

园子成了废墟,废墟成了“纪念品”的来源。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当年德军抢得手软 ,法军、美军、俄军也不客气 。

英军是第一个进城的,但真正放开手抢的,还是德国人带的头。

抢得多了 ,就成了生意。

文物成批地运出中国,上了船,到了欧洲 。

法国那边干脆搞了个“中国馆 ” ,全是战利品 。

橱窗里摆着乾隆的玉器 、雍正的官服,外边游客拿着相机咔咔拍。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没人问这些东西哪来的 ,也没人说 ,这些东西回不了家。

巴黎枫丹白露宫的那间展厅,是个典型 。

外头摆着石狮子,里头是金丝楠木、珊瑚、象牙 、青铜、佛像 ,全摆得整整齐齐。

有的物件,咱们国内博物馆都没见过。1973年,中国文物代表团去法国 ,愣是没找到一件不是“从中国拿来的 ” 。

那些东西,不是展品,是证据——谁从哪儿拿的 ,怎么拿的,历史没忘。

只是,拿的人不说 ,展览馆里也不写。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更闹心的是俄罗斯那边 。

圣彼得堡的冬宫,外表看着气派 ,里头藏着的 ,却是另一种沉默。

黑水城的文物,大批大批地运过去。

经卷、壁画 、契约、佛像,连带着西夏的语言和文字系统 ,全都在那儿 。

西夏的历史,地上在中国,学术研究却得看俄国人脸色。

中国学者想看原件 ,得提前申请,翻译俄文,再请人校对。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	,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那批文物原产地在宁夏、内蒙古,结果研究话语权不在咱们手里 。

冬宫展厅里没有中文介绍,玻璃柜上写着“考古发现” ,但不说是谁发现的,也不提是哪儿来的 。

走进去的中国人,看到的不是历史 ,是“失语”。

文物不是用来摆 ,是用来记得的。

可这份记忆,被别人贴上标签,换了语言 ,还收门票 。

瓦德西那三天的命令,改写了太多人的命运。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他自己回国以后 ,受到嘉奖,被当成英雄。

他说那是“震慑 ”,说“秩序”得靠强硬手段 。

可北京的百姓记得 ,那三天不是震慑,是伤口。

张德彝在英国看到一家古董店,满墙满柜是圆明园的遗物。

龙袍 、朝珠、玉石、佛像 ,连御用的痰盂都在 。

他在《航海述奇》写道:“见之不胜恨恨。”他认得那些东西,因为他知道它们本该在哪儿。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西夏的故事也一样 。

蒙古灭了西夏 ,文献全毁。

结果俄国的“考察队 ” ,从黑水城带走了整套文明碎片。

中国学者要研究西夏,只能翻别人的底稿 。

有人说,“西夏学在俄国” 。

不是夸张 ,是现实。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当下的我们去冬宫,看着那些文物 ,心里不会轻松。

不管穿什么衣服,拿多高级的相机,那种闷火 ,是压不下去的 。

不是因为我们记仇,是因为我们知道,那些东西 ,是怎么离开的。

瓦德西那三天,换来了他军功章,也换走了无数中国人的根。

那些瓷器 、书画 、青铜器 ,不是艺术 ,是证物 。

他们在展柜里发光发亮,可我们知道,那光 ,是过去的痛。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他离开中国以后,再没回来。

但那三天的命令 ,像一根刺,扎在中国人的心里到今天 。

北京城的骨血,被装箱、被运走、被标价 、被展览。

而这笔账 ,没完。

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

参考资料:

《瓦德西庚子回忆录》,德文原版 ,柏林国家图书馆馆藏

张德彝,《航海述奇》,清末同文馆毕业生著

澎湃新闻 ,《1900年的一场劫掠》 ,2021年11月25日

北京晚报,《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2020年11月11日

人民网 ,《圆明园曾遭遇四劫》,2015年7月13日

黑水城考古研究文献汇编,俄罗斯国家图书馆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 ,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来自作者[山菱]投稿,不代表视听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ddy.com/cskp/202507-17181.html

(5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山菱
    山菱 2025年07月06日

    我是视听号的签约作者“山菱”!

  • 山菱
    山菱 2025年07月06日

    希望本篇文章《八国联军侵华已过百年,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俄罗斯冬宫》能对你有所帮助!

  • 山菱
    山菱 2025年07月06日

    本站[视听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山菱
    山菱 2025年07月06日

    本文概览: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那年,正值农历七月,天热得像在锅里蒸。可让人记住的不是热,是一声命令——德军总司令瓦德西下达的。三天,...

    联系我们

    邮件:视听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